心理测评|测一测你的人格养成来自童年还是谎言?
时间:2025-08-11 作者:甘露医院 浏览数: 次
从小想到父母不可取之处时,都会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:我一定不要做像他们这样的人。但是随着年纪增长,发现血缘型关系无法斩断,甚至自己身上多少带点父母的影子,而热销的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提出人生的三种状态:儿童、父母及成人自我状态。
宿命论:人生的三种状态
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,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。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,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,所以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。快乐、悲伤、愤怒、恐惧这些都是儿童基本的情感,在长大后冒出来同样的情绪,我们就会处于儿童的自我状态。
父母自我状态是包含了自出生起,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,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,让我们借此判断对错,这本书里提及父母是最能影响孩子的人。父母总是对孩子的生活做出审判姿态,面对孩子的生活品头论足,有些孩子会潜意识认同配合,其实是某种“共谋”,当你无法跳出这个状态,自责与委屈涌上心头,开始自我审判,而一些心理疾病就是因为患者无法跳出这个状态。
成人自我状态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可以通过理性分析关注时间本身,而不是情绪化。这是最理想化的人生状态,我们不再为童年所困扰,不再因为父母的声音而配合,能够真正把人生规划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从任何一个状态成长都是要打破禁锢,我们要深信一个道理:自救者天救,没有人能左右你的人生,当你不再沉溺由于过去的固有模式,而是自己选择性面对新的事件,有不同的情绪,你就会明白你对自己的人生是有自主权的,你是有力量来改变你的处境、改变自己的。
谎言论:要有被讨厌的勇气
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:“幸运的人,一生都被童年治愈;不幸的人,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”这是阿德勒早期师从佛洛伊德流派说的名言,大众都以为阿德勒是妥妥的佛洛伊德派,但是,后期他却反对上述的宿命论。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中阿德勒提出目的论和原因论,书中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,来探究一些心理问题。我最初看到书中的目的论,常常会代入自己是青年的角色,与哲人吵个天翻地覆。
阿德勒在书中提到:所谓的心理创伤并非因为自身的经历中的刺激,而是自我赋予经历的意义,我们给过去赋予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。他认为佛洛伊德的心理创伤与过去有关是错误的,我们的目的是把现在的不幸归因在过去,目的达成,心理创伤也就形成。换而言之, 你的不幸是自己选择的,你的人生是自己主观选择的,并非其他人可以左右的,每个行为都是利己意识的目的表达。
如果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是“宿命论”,那么《被讨厌的勇气》则是“谎言论”。比如,对于青年说朋友的社交恐惧症,提出他的病症是有意地避开每一种能使他觉得被击败的活动,也就是说当感到压力时避而不见,避免看到任何比自己优秀的同龄人或者是更年轻的人,只活在自己可以主宰的环境中,仿佛能戳穿人内心的伪装,带有批判色彩的痛骂你虚伪。
这就是两种人格养成归因的观点,你觉得你是哪种原因?是归因自己的生活轨迹,还是自己的谎言。如果对两种观点感兴趣,可以阅读这两本书,去对比一下,借用阿德勒的一句话结尾吧:纵使被说坏话、被讨厌,也没什么好在意的, 因为「对方如何看你」,那是对方的课题。
西安甘露精神病医院,西安精神病医院,治疗抑郁症医院,治疗焦虑症医院,西安甘露医院
- 上一篇:守护青春心灵,携手高新区精防办、五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新区
- 下一篇:没有了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甘露医院 咨询电话:029-88220226
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遵照医生诊断 备案号:陕ICP备19022228号-11